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72946|回复: 0

为振奋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谱新篇之举——(作者:李华英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8 12: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振奋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谱新篇之举
             ——2011年《济南穆斯林》第1期读后感
(本文作者系中国外文局译审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对国家新闻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内容摘要:《济南穆斯林》2011年第1期发表的纪念金子常阿訇归真50周年的文章更是引人入胜。因为这些以纪念金子常阿訇归真50周年为契机,既揭开了中国33名回族穆斯林青年赴埃及留学80周年庆祝活动的序幕,又打破了由来已久影响回族穆斯林内部团结的教派壁垒。

    《济南穆斯林》是本人喜闻乐见的同类杂志之一。其2011年第1期发表的纪念金子常阿訇归真50周年的文章更是引人入胜。因为这些以纪念早年在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有所成的哲赫林耶教派传人金子常阿訇归真50周年为契机,既揭开了中国33名回族穆斯林青年赴埃及留学80周年庆祝活动的序幕,又打破了由来已久影响回族穆斯林内部团结的教派壁垒。这无疑是振奋回族民族精神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创举!

     (一)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20世纪30年代,以达浦生、马松亭大阿訇为代表的中国穆斯林的志士仁人,在开创中国新式伊斯兰学校一代新风之后,总共向埃及派遣了33位回族穆斯林留学生(以下简称“留埃学者”)之举,无论在中国伊斯兰教教育史上,还是在中国-阿拉伯民族关系史上都是彪炳千古的大事!

  作为一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工作者,笔者一向以自己有幸受过“留埃学者”的言传身教和耳提面命而感到自豪!所以本人曾为他们中的8位出类拔萃者写过纪念文章和专题介绍,至少是撰写过词条。其中有在中国恢复阿拉伯语青春活力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青春活力的马坚教授;有率先在埃及开设中国文化讲座,并用阿拉伯文著书立说的中国穆斯林学者庞士谦阿訇;有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沙迦阿拉伯文化奖的阿拉伯历史学家纳忠教授;有阿拉伯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的译者纳训先生;有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翻译的翻译家张秉铎先生;有阿拉伯世界名著《伊本•白图泰游记》的译者马金鹏先生;有口笔译俱佳的翻译家刘麟瑞教授,以及阿拉伯名著《卡里来和笛木乃》一书的译者林兴华先生。除了以上8位“留埃学者”外,本人也曾有过为杨有猗、马继高、金茂荃、马维芝、马宏毅、林仲明、胡恩钧、范好古另外8位“留埃学者”濡笔成文的设想。只是由于没有合适的“由头”而未能如愿。本人之所以如此敬重上述(8+8)16位“留埃学者”,是由于他们都是在中国启动恢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青春活力浩大工程的参与者。据好友(新中国第一批前被派往埃及留学的回族穆斯林学者)李振中教授讲:20世纪30年代的留埃学者桃李满天下。当代在我国外交、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研、新闻、出版……诸多领域任职的阿拉伯语专业人员中享有教授级职称的专家、学者就有100多人。这些学有所成的栋梁之材的绝大多数,要么是马坚等老一辈留埃学者的薪传弟子,要么是他们的再传或三传弟子。至于间接受益于他们的阿语专业人员,至少已有4000人之众。但最近有人对我说“当今国内阿语从业人员至少有1万人。因为在义乌一地以阿语为职业的回族青年就有1000多人之多。”尽管我们无法判断这两个数据的哪一个最接近事实,但李振中教授10多年前的数据显然已经过时。因此,反证我们有理由说,由为数众多的阿语专业人员构成成的阿语界,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这是本人敬重这批“留埃学者”的一个方面的原因。而他们与本人要么是多年的“师生关系”;要么是相识相知的“师友关系”,则是本人敬重他们的另一方面的原因。

      (二)
    但是,既与本人不是“师生关系”,也不是“师友关系”而备受自己敬重的“留埃学者”也不乏其人。其中于1934年赴埃及深造的中国哲赫林耶教派的传人金子常阿訇就是这样一位值得自己敬重的“留埃学者”。但本人却从没有为之濡笔成文的设想。之所以是这种情况,与其说是由于本人对金子常阿訇缺乏了解,倒不如说是因宗教问题比较敏感自己缺乏评价这位宗教大师的胆识。

  实事求是地讲,哲赫林耶教派是一个在历史上受压迫最甚,痛苦最多,反抗民族压迫精神最强的中国伊斯兰教教派。凡是读过由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维汉同志领衔编写的《回回民族问题》一书的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哲赫林耶教派者,乃是中国最早的伊斯兰教派之一。由于其创始人马明心(1719-1881)长老有简化宗教礼仪、减轻穆斯林经济负担、反对世袭制度、提倡任人唯贤等合理主张,这个教派深受广大穆斯林群众欢迎。但由于其改革措施触犯了以“华寺门宦”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利益而颇受此辈抵制。更不幸的是,由于清朝统治阶级牢牢站在保守势力一边的缘故,哲赫林耶教派与保守势力的教派之争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以至最终演变成了长达200多年反抗清朝反动统治的回民起义。这是该教派领军人物马明心长老惨遭清政府杀害的唯一原因。《回回民族问题》一书记述说:“在清朝300年(实际上是267年-作者)的统治下,遭受压迫最厉害的,首先就是回族。在整个清代,回族因不堪于统治者的压迫,曾举行过多次的‘起义’和‘反叛’。但每次‘起义’和‘反叛’都被清朝统治者用武力‘削平’了。回族每一次失败都遭受一次严重的屠杀和摧残。但是无论怎样的摧残和屠杀,不能消灭回族的反抗。这种反抗从清朝初年继续到它的覆灭那一天。回回是一个不可屈服的民族。”值得指出的是,当年哲赫林耶教众始终是这些‘起义’和‘反叛’的中流砥柱。由此可见,如果说哲赫林耶在回族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话,并不过分!从这个角度讲,毕生主张教派间应该取长补短、求同存异的哲赫林耶传人、德才兼备的金子常阿訇的确值得大书特书。

  为了纪念金子常阿訇归真50周年,济南各界穆斯林以及金阿訇在各地的后人,于今年元月13日,在济南北大寺举行了有格底目、伊赫瓦尼和哲赫林耶三个教派的知名阿訇参加的诵经仪式。

     为了配合这一别开生面的纪念活动,也是为了彰显这位德才兼备的宗教大师对事业的执着,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对中国伊斯兰教的贡献,《济南穆斯林》杂志在其2011年第1期,不仅发表了中国伊协副会长、《中国穆斯林》杂志主编马忠杰先生“发扬金子常老前辈爱国爱教的精神”的题词,而且还不惜篇幅地发表了李建工、伊牧之和马博忠先生的长篇纪念文章。这些文章无不以娴熟的笔触,翔实地介绍了金子常阿訇光辉的生平事迹。济南市伊协杨松岳会长、张通起副会长兼秘书长都欣然应邀出席了这次纪念活动。杨会长在充分肯定了金子长阿訇对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做出的贡献之后,还深有感触地说:“金阿訇是我们山东人的骄傲,是我们济南人的骄傲。”可见金子常阿訇在齐鲁大地影响之大!尽管参加这次纪念活动的仅有80余人,但恭请哲赫林耶、格底目和伊赫瓦尼三大教派教职人员同时参加诵经活动在全国尚属首例,从而在这个问题上破天荒地打破了由来已久的教派壁垒。这对促进回族内部团结,乃至构建和谐社会都十分有利!

      (三)
     本人虽未曾与金子常阿訇谋面。但与这位宗教大师却有一定的缘分。记得1958年,本人在济南待业期间,蒙当时山东省民委花经鳌副主任和该委民族科金光科长关照,除在民委干部展德生同志的陪同下游览了济南的珍珠泉、趵突泉等名胜古迹外,还参观了成达师范的发祥地穆家车门清真寺和金家殿清真道堂。金家殿道堂规模不大,与普通民宅无异。但因是金子常阿訇主持教务之地而闻名遐迩。由于这座道堂已荡然无存,本人因曾到此一游而成了其历史见证人之一。幸甚!

  另外,金子常阿訇的后代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与自己有了接触。而且其与本人接触的后代不止是一个人,而是三个人;也不止是一代人而是两代人。不仅如此,我们双方由相识到相知时间跨度竟有半个多世纪之久!由此可见,本人与金氏家族堪称是世交!有趣的是,与本人有“师生”关系和有“师友”关系的16名“留埃学者”的后代与自己的交往却相对滞后多了。因为他们中最早与本人有交往者莫过刘麟瑞老师的女儿刘慧女士(1974年)。而其他“留埃学制”之后代先后与本人交往者则是林兴华老师的公子林松先生(1980年);庞士谦老师的三公子子庞月光先生(1988年);杨有漪老师的长女杨捷生女士(1998年);张秉铎老师的长子张宏模先生(2004年);马金鹏老师的长子马博忠先生(2005年)和纳忠老师的长子纳家瑞先生(2009年)。

    相比之下,金子常阿訇的后代与本人的交往真可谓是源远流长了!

  值得指出的是,金子常阿訇的后人与本人的交往都与民族宗教有关,从而折射出了伊斯兰教传统在金氏家族中传承不息的光辉!故有必要借此机会将我们双方交往的原委回眸于后:
  本人于1954年刚到北京回民学院阿专班学习不久,自己在牛街礼拜寺被一顶6棱形的白色礼拜帽所吸引。出于好奇,我便向这顶礼拜帽的主人请教其礼拜帽的来历。“这是我们哲赫林耶教派的礼拜帽……”他彬彬有礼地回答说。事后我了解到6棱形礼拜帽的主人名叫“金衍祥”,在回民学院高中部学习,是哲赫林耶教传人金子常阿訇的次子。从此我和金衍祥同学就熟悉了。而且相处得不错。金衍祥极少谈论教派问题,但他像我所认识的几个哲赫林耶教派的“多思塔尼”(如昌平籍的北京地质大学黄光复教授、宁夏同心的一位老红军……)一样对哲派光荣历史十分自豪。

  1957年8月,本人作为中国经学院首届毕业生曾与同班同学,以及包3位埃及专家在内的教职员工到长春市参观访问。其间,时任长春清真女寺教长的马淑琴女士(金子常阿訇的儿媳)热情接待了我们,并与我们合影留念。由于只有中国才有清真女寺的设置,也只有中国才有女阿訇的职位之故,这位既文静又略略大方、曾以穆斯林妇女身份参加过第3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的回族女中佼佼,曾引起埃及教授们的注意,并十分得体地回答了他们向她提出的提问。据马淑琴女士的长子金树祺先生(现任吉林省伊斯兰教协会副秘书长)介绍,其母马淑琴在“文革”期间虽受过一些冲击,但老人家却一直以平静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坚持为广大穆斯林妇女大众服务,并以此终其一生。故在马淑琴老人归真后,凡是谈到她的人无不为之做好“都阿宜”!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我们与马淑琴老人同时进入同一镜头的历史照片在经历了53个寒暑之后,其长子金树祺先生却以《一张弥足珍贵的照片》为题撰文,在2010年《中国穆斯林》第5期)上介绍了这张照片的史料价值。这位出身于宗教世家的回族知识分子受伊斯兰文化氛围的熏陶,不仅有珍藏伊斯兰文史资料的雅兴,而且还有成人之美的优良品质。2010年8月,在金树祺得知本人也要出席在呼和浩特举行的第19次全国回族学学术研讨会的消息之后,他特为我放大了这张照片。就这样,这张被金树祺一家像传家宝一样珍藏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照片,给自己再现了当年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首届毕业生和他们的中外老师受到当年长春市各界穆斯林人士热烈欢迎的场景。这张照片对我来说无疑是最为宝贵的纪念照之一!

  总之,本人在半个多世纪里先后结识了金子常阿訇之次子金衍祥、儿媳马淑琴和长孙金树祺,看上去有极大的偶然性,实际上应该说这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假若没有伊斯兰教这个纽带作用,本人决不会见到他们中的任何人。即使是分别有萍水相逢的机会,彼此决不会留下任何印象。

  实事求是地讲,无论就金子常阿訇的人品、学品,及其奉献身精神而言,还是从本人分别与其3个代有半个多世纪的交往来讲,本人都应该好好为这位老前辈写篇纪念文章。然而,由于本人对金子常阿訇所知较少,加上视力微弱之极,故只能勉为其难地将对最近一期《济南穆斯林》的读后感梳理成文。由于本文不足以表达本人对金子常阿訇的敬意,本人又根据自己对其人格魅力的认识程度为之草撰了一副对联:

    淡泊名利兮,从一而终;
  立言立德兮,垂范后人
    假若此联能够体现了金子常阿訇一丁点儿人格魅力的话,则我愿足矣!奈我不善书法,故羞于落笔现丑。好在当自己苦于无法摆脱困境之时,80高龄的回族穆斯林书法家马书林老先生,出于对金子常阿訇的敬重,也出于给我解围的好“乜提”而欣然代为命笔。他不仅以其全身解数用金粉将拙联书之于彩宣,而且还烦托回族青年装裱师买国强先生将此联装裱成一幅金光闪闪的艺术佳作(见图)。这里本人谨代表金阿訇的后人向马书林老师和买国强先生表示由衷的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06: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