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1643|回复: 0

扬州普哈丁园及其文化底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7 10: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扬州普哈丁园及其文化底蕴
                                                             贺苑
        当我站在扬州穿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西岸时,扬柳轻轻拂面,和风煦煦,宽阔的运河水面映着垂柳人影,望着对岸土岗上葱葱林木环拱的古色古香的普哈丁墓园建筑群,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中,心旷神怡。
  扬柳拂面、葱葱林木、运河倒映、普哈丁墓园、运河桥不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这是典型的江南秀色、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历史之美;这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
  望着对岸的普哈丁墓园,时间似乎倒流到了1000年前,我仿佛看见了唐宋时间中亚、西亚各民族穆斯林商人、传教士,身着长袍、头缠台斯答尔(缠头巾),在当时的东方有名的都市――扬州经商、定居生活、传教的情形。也折射出了当时唐宋王朝包容、开放的、“有容乃大”的治国方略下,东南沿海勃勃兴起的画面,以及作为世界经济、文化中心的中国境内,包括穆斯林在内各国商人云集、往来的情景。据史料看来,当时沿海大城市中外国人经商、居住的人数不亚于现在。
中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唐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宁波)、扬州被史学界称为“东方四大商港”。当时,欧洲人尚处于野蛮、落后的时代,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居于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以其先进的文化,开放的博大胸怀,包容吸纳着世界各民族的优秀物质、文化的成果,沟通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信仰伊斯兰教的豪爽开放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奔波于东西方贸易,陆上丝绸之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阿拉伯人和波斯商人、传教士、使节不绝于途;同时,由于指南针的应用和造船木的提高,兴起了海上香料之路(也叫海上丝绸之路、海上瓷器之路、香料瓷器之路),阿拉伯、波斯商人,把己方的香料、珠宝贩入中国,把中国的瓷器、丝绸等贩回阿拉伯帝国,接着又贩向欧洲。中国的四大发明正时在此时期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由于同一时期的中国唐宋王朝持开放的姿态,海上香料瓷器之路一直保持着繁荣,陆上丝绸之路则在辽宋夏金时期由于北方战事较多,此时比香料瓷器之路略有逊色。
  阿拉伯帝国成为世界文化、经济的中心,领导着世界的发展。此一时期的中国唐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代,与阿拉伯帝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并驾齐驱,西安、广州、泉州、扬州都成了国际性大都市。据《资治通鉴》记载,唐中期曾有一次对西安的留居的对外使节进行登记时,发现长期留居的阿拉伯、波斯等国使节有4000多人。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等城市也有阿拉伯、波斯等国商户云集。成书于伊斯兰教历237年、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的阿拉伯人苏烈曼的《苏烈曼游记》中记载了穆斯林在广州的社区情况及穆斯林有一所清真寺及宗教活动情况。成书于伊历264年、公元878年的《阿布赛德哈散之记录》,谈到唐末黄巢起义军政陷广州时说:“除杀中国人外,回教徒、犹太人、基督教徒、火教徒,亦被杀甚多,死于此役者达12万人。”而新、旧《唐书》记载,在一次动乱中,遇害在扬州的阿拉伯、波斯商人几千人。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大平广记》等很多史料中还记载了很多阿拉伯、波斯商人、使节、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情况及阿拉伯军队协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的情况。可见,那时长安和中国沿海城市的国际性大都市形象要比现在都要显著得多。
  宋朝继承了唐王朝的沿海对外开放政策,虽国力不敌唐朝,但沿海的扬州、泉州、广州、明州(宁波)等城市仍是阿拉伯、波斯商人、传教士往来的东方大港。
  唐代扬州有很多(阿拉伯)、波斯商人经商居住。宋代时,扬州依然是中亚、西亚各族穆斯林来华经商传教、居住的主要都市之一。而这众多来自异域客人中最有名当属来华传教、最后在扬州归真并安葬于扬州的穆罕默德圣人第16世裔孙普哈丁先贤。普哈丁园最早就是为安葬这位来自阿拉伯的伊斯兰大师而修建的,名字“普哈丁”在扬州地方旧志《嘉靖维扬志》、《乾隆江都县志》等写作“补好丁”。
普哈丁先贤其人其事
  据碑铭、地方史志、穆斯林口碑传述,普哈丁为天方(阿拉伯)人,是穆罕默德圣人第16世裔孙,是伊斯兰教学者,于宋开庆元年来扬州,“寄居本(瑞符)寺,大阐真宗,致称西来祖师,因名西来寺(现先贤墓清真寺)。”先贤普哈丁在扬州传教期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主持修建了与广州怀圣寺、泉州圣友寺、杭州凤凰寺并称为中国东南沿海四大古寺之一的仙鹤寺。
  普哈丁先贤在修建仙鹤寺过程中,为了取得寺址,颇费了一番周折。元(明)、清碑文和穆斯林世代传述,当时城东有龙王庙,主持人老僧华仙素擅法术,颇有影响。不料,普哈丁和老僧华仙皆相中同一个地址,一个要修清真寺,一个要修庙,起了争执,地方官知二人皆非凡夫俗子,让二人各显法力、贤迹,一见高低。结果,普哈丁先贤取胜,老僧华仙见状乃折服而退。地方官将该地判给普哈丁先贤。这个故事除了神奇的因素外,更多地说明了文化传播中传播者个人的人格魅力,实际上是感化他人的关键。宗教的传播中总免不了有很多神奇、怪异的故事,传播者以此佐证其宗教的正确,这是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的一具重要的构成部分。每个有着深厚底蕴文化的民族中,神秘、神奇、怪异的故事都是其文化初始部分。普哈丁先贤寺得寺址的这个故事主要地说明了宗教大师们传教的艰辛、文化传播者和教育者个人的人格在传播和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及感化的重要性。
  普哈丁先贤赢得寺址后,按扬州人崇尚仙鹤的习俗,带领当地穆斯林依仙鹤的样子修建了清真仙鹤寺。修出清真寺后,普哈丁先贤向在扬州客居、华化穆斯林们阐扬教义,与官府官员也有来往,教导穆斯林们与其它宗教教徒和睦相处,尊重其它宗教、当地民俗。而他以仙鹤样式修建仙鹤寺是尊重当地民俗的最典型的例子。
  不久,普哈丁先贤又返回故国。三年后,又东游中国,在天津、山东传教,原先他跟扬州郡守说过,亡后希望葬在京杭大运河东岸的土岗上。宋德佑元年,他预知将要归真,便又乘船下扬州,随身带着遗书――给州郡守的信。船到扬州时,船夫喊他,没有应声,到船舱一看,他已归真矣。当时从他身上找到怀中揣的信,是他留给与他要好的广陵(扬州)元郡守的。他在信中,请求郡守按他俩原前的约定,将他葬在运河东岸土岗上。元郡守见信后,遵照他的遗愿,把他安葬在那里。
  普哈丁安葬在这里后,当地和来扬客居的穆斯林因仰慕先贤普哈丁,为了沾吉,亡后纷纷葬在其周围,这座土岗也成了穆斯林聚葬之地。其后,安葬于此的来扬传教国外穆斯林名贤就有宋景延三年西域先贤撒敢达、明成化元年西域先贤马哈谟德、明成化五年西域先贤展马陆丁、明治十一年西域先贤法纳。
  随着普哈丁贤名远播和国内外在扬州归真众多穆斯林葬在普哈丁墓侧,普哈丁墓园不断扩大,至元至正四年,由当时的平章盖史把忽木儿奏请朝廷,赐给土地180亩。明末清初时,海盗借着倭寇的势力在沿海一带肆虐,为害沿海人民。其中海盗郑国信一伙攻陷扬州,由于不了解穆斯林的丧葬习俗,不知道不给亡者配陪葬品,以为像汉族名人一样葬后有大量陪葬财宝。普哈丁即为穆斯林中名贤,陵墓宏伟,猜想先贤墓中有大量陪葬财宝,乃挖掘先贤墓,挖到墓穴下刚把石盖揭起,忽从墓中冲出火光数千,烈火熊熊,海盗猝不及防,很多人负伤,海盗乃焚烧园内建筑,抢劫墓园内其它物品而去。
  自宋以来,对普哈丁墓园进行了多次修建和重修,其中在清顺治十五年仲秋,普哈丁先贤墓清真寺重建觉斯楼,掘地得一阿拉伯文石碑,该碑从碑文言语中称“元”为“大元”内容来看,为元时所立,是研究扬州伊斯兰教、先贤墓清真寺、普哈丁先贤的一通重要石碑;碑文已被收录入《中国回族金石录》,碑文为:
  志曰:崇真寺位闾门外,去城西南里许有淮宕村,德崇[宗]时兵燹残毁。会太傅白公来守平江,乃请诸朝,谓回回与唐最为亲睦,以故涉险来宾有为圣朝氓者甚众,宜安之以事天报本。奏准。即以本寺旧址重建之。赵宋间常有五色彩光,夜烛霄汉,是以改名瑞凝寺。宋景德初,有丁相卜居此地,其巷名丁家里,曰瑞符;于是按其光起处,凿为荷花池,冀获其所瑞之物,结果邈无迹影,迄今其地尚称荷花池。厥后,丁相以事谪崖州,宅亦寻废。宋南渡后,于绍兴十二年奉旨查寻,得知故相丁宅原属来朝敕赐者,乃回回人。继后耶官律花亦阿申等整理故址,筑草殿三间,工甫告成,其光遂隐,是后里人即以瑞符称其寺。开庆元年,先贤补哈丁兹驾临吴,寄居本寺,大阐真宗,致称西来祖师,因名西来寺。嗣大元至正四年,平章盖史把忽木儿定致仕归,拟迁本寺,洒扫祈祷,欲以保国安民,具疏奏准,奉圣旨命近传火先等,赏敕鼎镬以建之,颁其额曰礼拜寺。赐给本村圩田百八十亩,以为兴办义学之资,其他田地俱属寺中公用者,各有图书里分,故勒诸石。
  普哈丁墓园经过历代修建、重修,历经700年风雨,在研究中西文化交流、中西交通史、中国伊斯兰教史、回族史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普哈丁园的文化底蕴
  整个普哈丁园由墓园、清真寺和园林三部分组成。普哈丁园现门在东北角,原园门在西面,面向大运河,大门额上嵌有“西域先贤普哈丁之墓”石碑,石碑全文为:
  “西域先贤普哈丁之墓 乾隆丙申荷月重建”。
  此碑说明,清乾隆丙申年重修过先贤墓。而我们即将在下面提到的先贤法纳墓亭额上嵌的石碑中有:“乾隆丙申桂月重建”之语。这两方石碑说明,乾隆丙申年竣工的重修工程是一起大型的重修工程。
  入原门,南侧为先贤墓清真寺园,西面有礼拜殿5间,背向大运河,南侧为清真寺门,清真寺大门额题“清真寺”。清真寺园东南角有净水房3间。
  入普哈丁园原大门,北侧墙上嵌有道光乙巳年为保护墓寺修筑石岸、重修殿宇的石碑一块,石碑全文为:
  “道光乙巳年,众姓捐造石岸,重修殿宇,经营不易,自兹以往,惟望时加修理,勿使荒废,墓土保全,永垂不朽。”
  此碑说明,道光乙巳年,为了保护墓园,防止受到运河水泛滥、浸蚀,穆斯林捐资修筑了石岸等。同时,表达了当时的穆斯林面对后来者的期望“时加修理,勿使荒废,墓土保全,永垂不朽。”
  迎大门正中有20多级石级,直达二门,门额“天方巨□”。石级两旁有浮雕石栏,雕有狮子戏球、鱼跃龙门、犀牛望月、三羊开泰等14幅人们喜闻乐见的图案,造型生动,技法圆熟。石栏外栽有四季长青的松柏及花草等。穿过“天方巨□”门厅,是一块洁静的庭院。北面和东面各有房3间,北房悬有“道源西土”匾额,匾额全文为:
  “道源西土 赐进士出身统带督标水师前营,两江补用都间府前署皖南镇标右营守府伍殿梁敬立 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吉立”
  北房东侧有一亭子,称北亭,北亭对面南面是南亭。中间偏东有一棵被称为活化石的有400年树龄的银杏,参天闭日。
  走进北亭,东壁上嵌有清光绪三十四年重修墓园时立的“先贤历史记略碑”,石碑全文为:
  “西域先贤普哈丁墓碑记 先贤历史记略:普哈丁者,天方之贤士,负有德望者也。相传为穆罕穆德圣人十六世裔孙,宋咸淳间来游扬州。其先绿扬城东有龙王庙,老僧华仙素擅法术,颇有名誉,见先贤欲一斗其伎俩,卒不能胜,乃折服而退。未几,先贤亦归西域。越三年,复东游至津沽,遂移舟南下,一夜即达广陵。抵岸,舟子呼客起,不应,视之,则已归顺矣。时德佑元年七月二十三日也。事为郡守元公所闻,知为异人,乃建墓于兹土。国初,海贼入寇,兵至维扬,见此墓疑有宝石金玉等物,发之,石甫启,火光忽冲出,烈烈熊熊,贼猝不及防,负伤者甚众,胆乃大丧,退数十里。守者见墓中并无骸骨,但有天经一卷及冠履扇杖而已。呜乎!以事略,且教门至宋已成江河日下之势,脱非我先贤留此显迹,觉世警愚,使后人得所观感,至今宗教更不堪设想矣。先贤乎!其殆为贵圣之代表,抑亦为吾教之干城也乎?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初旬,教中一分子谨序并书。本寺以妈目等监刻。”
  碑文简明扼要记述了先贤普哈丁传教事迹及墓园变迁。西壁嵌有民国二十一年六月立的“韩阿衡遇春碑铭”。穿过北亭,即为墓地,迎面为先贤法纳墓亭,亭为攒顶式,高约3米,四面有穹门,每面长约3米。亭额嵌一石碑,碑文为:
  “宋德佑元年西域至圣一十六世后裔大先贤补哈丁、宋景炎三年西域先贤撒敢达、明成化元年西域先贤马哈谟德、明成化五年西域先贤展马陆丁、明弘治十一年西域先贤法纳。乾隆丙申桂月重建”
  此碑乃一方总墓碑,是研究中阿文化交流的一方重要金石资料,反映了宋元明时期西域传教士在扬州的活动情况及当时扬州伊斯兰教情况、宋元明政府的对外政策等。
  先贤法纳墓北面约2米处是先贤普哈丁墓亭,亭顶高约3.5米,攒顶式样,四周墙都长约4米,有穹门。亭南侧嵌有一约1.5米的清雍正四年91726)九月立的竖碑,上镌“西域得道先贤补好丁之墓。”
  先贤普哈丁墓西南面有一座墓亭,与先贤法纳墓亭同样式样和大小,内有先贤马哈谟得和展马陆丁墓。
  先贤普哈丁墓亭东北侧2米处,有一棵有700年树龄、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银杏,老干虬枝,拔地而起,远看树干,若雷劈般分成两半,近看却是新老两干同出一根,姿态极为奇异,它已经陪伴先贤度过700年。树旁立有扬州市园林局于2001年10月立的保护标志。
  先贤普哈丁墓西北侧有一碑亭,有四通阿拉伯文墓碑,这些碑是民国十三四(1924――1925年)间从扬州南门外挡军楼基础中拆出来的,先移到仙鹤寺,后移到普哈丁园。碑的主人分别:“阿伊莎,慈善家,元泰定元年甲子(1324)10月归真;瞻思丁,传教士,元泰定元年甲子(1324)5月归真;阿莱丁,教育家,元大德六年壬寅(1302年)11月归真;捏古伯,教育家,元至大三年庚戍(1310)5月归真。”这些墓碑是研究元代中阿文化交流的重要金石资料。
  先贤马哈谟得、展马陆丁墓西面,有清代古墓葬群,还有5通清以前的墓碑和元代出土的古墓脊。这些墓碑、墓脊在文化交流、建筑史研究方面都很有价值。
  当我们走出北亭,再穿过南亭西侧的小券门,便看到另一处穆斯林古墓园近在眼前。这处墓园中共有20多座明清古墓。入门,右侧有一墓亭,与先贤法纳墓亭式样、大小一样,亭内有两座墓,一疑为先贤撒敢达之墓,一为中国人墓,这位中国穆斯林的墓上刻有“陕西西安府长安县明故客商王鉴于弘治拾肆年闰七月初四日故世,男王济孙五栋立”的字样。
  墓亭南侧有一古墓,是清代民族英雄、回族将领左宝贵的衣冠冢。衣冠冢旁立有介绍的牌子,介绍道:“回族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左宝贵(1837――1894),行伍出身,官至提督、总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奉命率部进援朝鲜平壤,抗击日寇,壮烈牺牲。《清史稿》载:‘中东之战,陆军皆遁,宝贵独死平壤;海军皆降,世昌独死东沟,中外传其壮烈,并称双忠’,钦名为其立衣寇冢。”左宝贵乃甲午战争时期著名民族英雄,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他,战骨虽未收回,但在他的家乡山东临沂、安徽淮安、江苏扬州等地的回族人民为其立了衣冠冢,以祝福他的英灵,永记回族人民这位优秀的儿子。
  根据《扬州市志》记载,南亭西壁上嵌有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立《重修先贤普哈丁墓》石碑1通。因南亭上锁,未能拜读。
  
  现在的普哈丁园,出入不再经过原来的门,而是在园东北角新修的大门,大门融现代与阿拉伯建筑样式于一体。进入大门,再往前走,便是园林,来到园林西面,便有额嵌“先贤遗迹”石碑的大门,进入院中便见有一望月亭(班克楼)。再往前走,便到了我们前文提到过的有南北亭的庭院。
三个离不开的真实见证
  先贤普哈丁从他归真至今的700多年时间,从一开始就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善待,扬州郡守和当地人民把来自异域、沟通中阿文化交流的贤者安葬在了大运河畔高岗上,宋以后的每朝每代,地方政府也都珍视这位国际友人,清顺治年间重建望月楼时从地下掘出的“先贤墓清真寺碑”碑文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当地政府当时对先贤墓寺的重视、推崇或优礼有加。

  元明时期,江南一带穆斯林人数较多,活跃在各个领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常遇春、胡大海、冯国用、冯胜、蓝玉、沐英等回族将领皆出自江南一带。普哈丁园内明代归真的西域先贤马哈谟得、展马陆丁、法纳、撒敢达等的情况说明当时江南一带伊斯兰教的发展,也说明了元明政府的宽容政策。明政府对普哈丁墓园也是优礼厚待,据成书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嘉靖维扬志》记载:普哈丁墓园的住持哈铭,“至今领礼部答付替袭住持”,这是明朝政府为保护和管理好普哈丁墓园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清代,当地穆斯林对普哈丁墓园进行了多次维修、重修。进入现代以来,由于“破四旧”、“文革”等运动的冲击,普哈丁墓园主体建筑虽受保护,但园区也同全国很多著名古迹一样受到不同程度的蚕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级政府对普哈丁园的保护极为重视。2000年10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他的风景如画、文化底蕴深厚、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家乡――扬州接待了法国总统希拉克。他颇为诊视自己家乡的古代文化,当时题词道:“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扬州古代文化保护工作的关切和重视。我们在普哈丁园看到,江苏省人民政府、扬州市人民政府立的全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碑文分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哈丁墓 时代: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二00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公布 江苏省人民政府立”“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普哈丁墓 阿拉伯人墓碑 时代:宋元 1982年3月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 扬州市人民政府立”。
  园内还有扬州市建设局、文物局于2006年4月立的普哈丁墓园介绍。现由扬州市文物部门和伊协等负责普哈丁园的管理,由他们雇人看守墓园,还从江苏省唯一的回族乡――扬州市属高邮市菱塘回族乡中聘来一位回族同胞任寺师傅(相当于木札外,拱北、寺内工友)负责给墓园做嘟哇、点香的穆斯林客人供水、导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很多人纯狭隘的角度看来是宗教异地、宗教建筑的普哈丁园,却被扬州市党委和政府、人民以更博大的胸怀予以了认可,被定为扬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它作为扬州人民和阿拉伯人民友好交往,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与汉族人民和睦相处,当地政府和汉族人民善待不同信仰少数民族的典范。在多民族国家,在对外开放、扩大交流的今天,扬州市的做法是值得其他地方借鉴,挖掘这方面的潜藏资源,服务于民族团结、国家的统一、对外交流。在园内由扬州市委宣传部立的牌文为:“扬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 2002年九月。”
  现普哈丁园除了开放的墓园、园林、清真寺外,普哈丁园还包括其南侧的一大片坟园。这片坟园已被用铁栅栏等保护起来。2004年,在这片坟园中,挖掘出很多古代穆斯林墓葬,还掘出一件古代瓷器,上有阿拉伯文字母,已被文物部门收藏。在众多墓葬中,有一个墓葬被挖掘开时,只见墓主骨骸完整,捧着双手向西接嘟哇(祷告)的姿式,显然是一位贤者(上人)。扬州市领导应市伊协请求,将此片“破四旧”、“文革”等历史原因划为公园的墓区明确化归普哈丁园区,扬州市回族和旅扬各族穆斯林捐资为这片墓区修建栅栏予以保护,面向大运河立了“普哈丁园”的大石碑,并在新发现贤者墓上建了一座亭子予以保护。
  普哈丁墓作为与广州清真先贤古墓(宛嘎斯巴巴墓)、泉州灵山三贤四贤墓、杭州天方先贤卜哈提亚氏墓(位于清波门)并称的东南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名墓,受到了历代扬州地方政府和人民的保护,历史地真实再现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思想,也充分说明了“三个离不开”思想在我国民族关系中的无比重要性。
  今日的扬州更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包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据位于扬州市解放南路和文昌路交叉口的普哈丁园新大门东侧开兰州拉面馆的马先生介绍,他是兰州来的回族,现在青海、甘肃的撒拉族、回族、东乡族在扬州开兰州拉面馆的就有近200家,主要是青海循化、化隆的,每户有四五人,还有一些人做牛肉贩卖生意,主要为拉面馆供货,还有几户人做玉石生意,扬州的玉雕全国很著名。扬州城区有本地回民约7000人。开斋节、古尔邦节来先贤墓寺里的人多,古历七月先贤归真纪念日来做嘟哇的人最多。
  当我们离开普哈丁园,穿过运河大桥,站在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公共汽车吴道台府站)前面的大运河畔,远眺对岸的普哈丁园时,整个园区尽在眼前,南侧未开放大片园区也郁郁葱葱,穆斯林新立的“普哈丁园”的石碑的大字清晰可见。普哈丁墓伴随着京杭大运河走过了700个春秋,运河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在现代化大道上疾跑的扬州较完整保存的普哈丁园也成为扬州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个瑰宝,提升了扬州在全国各族人民尤是信仰伊斯兰教十个民族心中的地位,也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见证和引子。
(原载2007年7月26日《民族日报晚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8 17: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