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9374|回复: 2

盖斯麻扎和一家三代守墓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7 10: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盖斯麻扎和一家三代守墓人
走进盖斯麻扎
    当我们走进哈密盖斯麻扎(也叫盖斯拱北),在一九的凛冽寒风中站在盖斯拱北金顶门前时(2004年12月),天麻麻亮,而这时已是北京时间9时,哈密与北京有1.5小时的时差。
  我们的脚步声和说话声惊动了守拱北的维吾尔族夫妇铁穆尔和热萨来提。铁穆尔拿着拱北金顶(墓亭)的钥匙来给我们开门。
  拱北金顶是两进,第二进正中是盖斯先贤的陵墓,陵墓长约3米,宽约2米,高约2米,陵墓上面盖着甘宁青新各地回、维吾尔、东乡、撒拉、哈萨克族穆斯林敬献的苫单。两进的墙上挂着西北各地穆斯林敬赠的匾额,其中有一部分是临夏穆斯林敬献的,有临夏市清真老华寺、明德清真寺等寺的阿訇、教民在上世纪90年代集体探望盖斯先贤时敬赠的。
  盖斯拱北的金顶是上圆下方,顶部直径约有6米,顶部用绿色硫璃瓦覆盖,拱北金顶外面四周是宽3.5米许的亭子式走廊,与拱北金顶连为一体,别具一格。
  盖斯拱北已被哈密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拱北门外墙上汉、维、英文写道:“哈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盖斯麻扎  哈密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二年六月二十日公布。”
  
从天方到猩猩峡
  说到盖斯拱北的历史、文化价值,还须从中国和阿拉伯两地早期文化交流说起。
  阿拉伯在中国之西,中国人最早记载阿拉伯的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当时称阿拉伯为“条枝”。《史记》云:“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暑湿,耕田,田稻……”(《史记》卷一二三《大宛列传》)中国人始知有阿拉伯,源自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归国后的报告。始称阿拉伯为“条枝”、后称为“大食”,皆源于安息(波斯)人对阿拉伯人的称呼之音译。《汉书》、《后汉书》皆有类似记载。
       关于中国与阿拉伯交往的最早记载,是东晋王嘉撰的《拾遗记》,《拾遗记》云:“章帝永宁元年(永宁为东汉安帝年号,元年即公元120年,章帝早于安帝20多年,中间相隔2帝,《拾遗记》此处有误),条枝国来贡异瑞。”(《拾遗记》卷六)。
  唐代杜佑撰的《通典》则记载了东汉甘英到阿拉伯的情况:“后和帝永元中(公元89年—104年),班超遣椽甘英使大秦,抵条枝”(《通典》卷—九二)。
  以上皆为伊斯兰教产生前中国关于阿拉伯的记载和中阿交往的史料。说明了早在东汉时,中阿人民就有友好往来。
  公元7世纪是一个由亚洲领导世界的新纪元,亚洲西部于公元610年,兴起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兴起后,传遍亚非欧,建立了阿拉伯帝国,之后又相继建立了欧斯曼土耳其帝国、莫卧尔帝国、波斯帝国,尤其是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及其众多民族连结为一体的崇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据亚非欧连结地带,将西方拒之于地中海、高加索山脉一线以北。成为东方人民抵御西方列强的屏障,使西方人掠夺《马可波罗游记》中描述的中国、印度财富的梦想不能成行,使相信地球是圆体的西方人只好“东辕西辙”,绕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疆域,西行横渡大西洋,南行绕过非洲南部的好望角,妄图到达中国、印度。延缓了西方列强对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侵略。结果,1492年西方人发现了新大陆——印第安人早已生活了千百年的美洲大陆。在美洲,西方野蛮的种族灭绝性屠杀使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西方人误认为印度人,所以叫印第安人)几近灭绝。
  亚洲东部于公元618年,李渊建立了唐朝,迎来了290年的大唐盛世。唐朝兴起后,国势空前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声誉远及海外,后来海外各国皆称中国人为“唐人”。唐朝极盛时期,北界包括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西北曾到达里海,东北曾到达日本海。
  这两种文明的兴起,不仅影响着世界,也相互之间发生了兴趣。以谦虚、仁厚著称的伊斯兰教的圣人穆罕默德,教导他的门徒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千山万水,大漠烈日,狂风暴雨,刺骨寒风,挡不住中国的诱惑。据《天方至圣实录》记载和穆斯林民间辈辈相传,带着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播伊斯兰教仁德、和平的使命,穆罕默德圣人的几位门徒奉圣谕沿着古丝绸之路义无反顾地急匆匆奔向中国。他们是盖斯、吾艾斯、宛尕斯(一说盖斯、尕斯、宛尕斯)。他们传教入华的故事,版本和名字很多,有《汤瓶的故事》、《回回原来》、《宛尕斯的故事》等等。是他们把伊斯兰教这种新型的文明首先传入了中国。
  穆罕默德圣人的这几位门徒跋山涉水、穿越大漠、历尽饥劳,来到了今新疆哈密市东部与甘肃安西县边境的星星峡。星星峡又名猩猩峡。长约15公里,峡中乱石错落,故名星星峡。当时峡道曲折如羊肠,两边山上皆为砂石没有土壤。此峡乃新疆之东门,进出新疆必经其地,此乃兵家必争之地,丝绸之路之要冲。由于困顿饥劳,水土不服,道路坎坷,到星星峡时,盖斯先贤归真,诸位同伴就地简单在石山上挖了坑用石块垒砌掩埋了他,挥泪又向东进发。后来,到甘肃玉门时,吾艾斯先贤归真。宛尕斯等到了长安,并面见了皇帝,后又去广州建怀圣寺。
  穆罕默德圣人在世时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这一事实在西安清真化觉寺和河北定州礼拜寺记碑刻、《明史》、《天方至圣实录》、《闽书》、回族口碑资料等做了记述。近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中国建筑史学家杨鸿勋,南京艺术学院院长、石刻建筑艺术家刘汝醴从建筑史学的角度考察断定泉州灵山三贤四贤墓为唐初建筑;英国历史学家赫·秀·韦尔斯在《世界史纲》中也记载唐太宗时,穆罕默德圣人差使到了中国的朝廷。这些资料也再次佐证了西安清真化觉寺和河北定州礼拜寺记碑刻、《明史》、《天方至圣实录》、《闽书》、回族口碑资料中关于穆罕默德圣人在世时差使入华的史实。
  盖斯先贤葬在星星峡后,其墓成为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座伊斯兰教墓葬和古迹。这座丝绸古道上的墓葬受到了途径此地和哈密等地历代穆斯林的敬重。清代时,哈密回王在其墓上修建了拱北,各族穆斯林敬献匾额、苫单,表示敬意,以沾吉祥。《新疆图志》写到:“星星峡山麓有回纥墓……土人为醵金建屋,覆其垄,祷辄响应,匾额充栋。亦有施锦幛墓上者,恒积至尺许。”当时由于没有民族的严格划分,所以有把“回回”、“回纥”、“回鹘”混用的情况,此文中亦然。而方希孟《西征续录》中谈到拱北门首题额,文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十九日,早行峡口,道左边岩洞内有回回墓,门首题曰:‘唐朝回回一千三百四十年高人到此。洞内有卧像,上覆以白单,书回回经掩之,土人传系肉身,缠回信之如神,过者必祭。”民国初期,作为国民政府财政官员,受命前往新疆调查财政情况的谢晓钟在《新疆游记》中对盖斯拱北1917年情况谈得比较详细,文曰:“有关帝庙,香火颇盛。庙对面石崖,怪石穿空,凹凸崎岖,横亘数十步,下有回回盖氏坟。相传,唐时回回教皇遣盖偕挽葛、无爱二人东来,报唐皇之聘。客死葬此。坟为一小室,门恒扇,阅者启视,骸骨中陈,上覆布帛,层积盈尺,……骸骨亦帛裹,土人谓尚未朽。亦一木乃伊也,坟前有礼拜亭。悬汉回文字布额甚多,题款皆称为‘西方先贤’……后屡著灵异。好事者为醵金建屋覆其垄。至今回汉经过必拜之。有祈辄应。”各族群众对盖斯先贤的敬重,皆显于文人墨客的笔下。
  
从星星峡到哈密
  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是东方世界各国在内忧外患中苦苦挣扎的时代,列强的侵略、内部的不和、军阀的混战使文化古迹频遭兵燹,文物珍宝被抢被盗,很少难逃劫难。
  无人居住的长约15公里的星星峡古道旁的盖斯拱北,也被深深地刻上这个时代的烙印。新疆省主席、军阀盛世才当政时,对少数民族和伊斯兰教实行高压、排挤、歧视政策。此人极端反动,曾在苏联加入苏联共产党。后来撕下面具,推行反苏反共政策,反戈一击,镇压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曾杀害了陈潭秋、毛泽民等共产党员。他与马仲英争霸新疆时,竟恶毒地让士兵扮成回族枪杀乌鲁木齐及其周围各县的维吾尔族群众,以挑拔回族、维吾尔族矛盾。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1939年夏,新疆省驻星星峡边卡大队,以修建营房缺砖为由,便将附近的盖斯拱北拆毁。砖头拿去修建营房,匾额等拿去当柴烧,挖出先贤遗体弃置山沟。那个时代是谁拥有军队谁就是“土皇上”的时代。哈密穆斯林对此敢怒不敢言,当时星星峡有一位名叫杨茂春的回族巡警,联络一位名叫艾山的维吾尔族穆斯林,偷偷将盖斯先贤遗体埋在山中。
  1944年,蒋介石夺取了盛世才的军政大权,委派吴忠信任新疆省主席,盛世才对新疆的统治结束,吴忠信对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
  1945年3月,蔡建国、束毅初等哈密穆斯林,联络哈密各坊阿訇,向当局请求重建盖斯拱北。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李铁军、专员曾勇甫、县长蔡儒祖都表示支持。消息传出,轰动哈密。决定迁葬在哈密大营门,墓地由哈密回王家属捐赠,面积2亩多。经3个月准备,一切准备就绪。
  6月29日,回城乃曼大阿訇及士绅、阿訇20人驱车前往星星峡。次日,入山起出先贤遗体。1989年出版的《哈密县志》记载:“遗体长约6尺余,胸部胁骨之间皮肉相连,颌下胡须犹存。”《哈密市文史资料(第一辑)》中的《盖斯墓迁经过》一文中也有相同记载。当地各机关工作人员闻讯,自动入山向先贤致敬。
  7月1日晨,车到哈密。离城20公里远处的黄田道旁早挤满了迎候的人群。到了城东阿牙桥,人们挤得水泄不通,教徒们纷纷跳上汽车沾吉,汽车无法前进。乃曼大阿訇只好让车先驶进附近的维吾尔族阿牙桥清真寺里,让众人沾吉。先贤遗体运到陕西寺时,天色已晚,但寺内人头攒动,几无立足之地,人们纷纷伸手触摸停放遗体的抬轿沾吉,虔诚的老年人远远站在墙角直掉眼泪。
  7月2日,把先贤遗体运到肃州寺。大家议定在7月4日举行奉安大典。公祭这天,各界代表参加,李铁军主祭。大家静哀3分钟后,接“都哇”(祈祷)。李铁军和乃曼大阿訇先后致辞。
  公祭仪式结束后,由几位大阿訇将先贤遗体抬出大殿。最前面是挽联祭幛,后面是驮着《古兰经》的4匹披着素彩的白马,再后面抬着装《古兰经》的经楼,再后面是先贤遗体的覆绿色绣花罩的抬轿,后面跟着送殡的维吾尔族、回族群众,还有从山里远道赶来的哈萨克族穆斯林。他们举着用绸缎或白布自制的挽幛。队伍由肃州寺出发,经北关、得胜街、镇番街、绕道回城,进东门、出西门,再往北走二里到达墓地。前面的人到了墓地,后面的队伍还未出发,这在哈密是前所未有的壮观。当天天降甘霖,细雨绵绵,群众认为这是很好的征兆。当日,全城各民族的店铺都停业一天,穆斯林经营的店铺都横着马路挂了白幛,汉族商号也都摆设香案祭奠。
  当日,新疆省政府主席吴忠信来电对盖斯巴巴迁葬哈密表示敬意。《新疆日报》于7月28日以《回教先哲迁葬哈密》为题,报道了盖斯巴巴迁葬哈密的盛举。
  
一家三代守墓六十年
  盖斯墓搬迁到哈密后,众人推选末代哈密回王的秘书阿霹孜阿訇守护拱北。阿霹孜阿訇一家三代从此相伴在盖斯先贤身边。
  据铁穆尔和热萨来提介绍,热萨来提的爷爷阿霹孜阿訇不仅懂维吾尔文、阿拉伯文、汉文,还懂波斯文和土耳其文。当时推选阿霹孜阿訇为看护拱北者时,主要看重他有文化。现在拱北里面圆顶底部一周的经文是阿霹孜阿訇当年修拱北时亲自写的。他还用阿、波、维文写了很多宗教的资料。热萨来提给我们拿来了阿霹孜阿訇用波斯文写的盖斯、吾艾斯、宛尕斯三位先贤的历史的遗作及阿文、维文的一些遗作。阿霹孜阿訇于1982年6月归真,寿89岁。而阿霹孜阿訇的老伴、儿子赛麦提·阿霹孜及其妻子先于他而归真。阿霹孜阿訇亡后,孙女热萨来提和其丈夫铁穆尔接班看护拱北。
  铁穆尔夫妇介绍,据阿霹孜阿訇传述,当时将先贤遗体从山中起出时,被国民党军队挖出遗体时铁器损坏的腿上的伤口处还流着鲜血。这说明了在当地穆斯林心中对盖斯先贤的敬重。“文革”中,造反派要来拆拱北,阿霹孜阿訇把拱北内能拿动的东西都给了造反派,只要求不要拆拱北。造反派不答应,先把拱北院墙推倒了。随后一周内推拱北院墙的造反派皆先后遇天灾人祸而亡。造反派也没有再拆拱北。他们的讲述中不乏对先贤的敬仰之情,但无论怎样,当时拱北没有被拆,现在的拱北也就是1945年修建的原拱北。
  近年来随着旅游经济的兴起,各地纷纷挖掘旅游资源,一些文化、宗教景点相继被开发,供游览。盖斯墓也被哈密市政府列入旅游景点,大力推介。从1993年开始,市上在拱北门口设立售票处,市上还在拱北金顶内置放布施箱。哈密市上现在计划要统一规划盖斯拱北,扩大旅游影响。
  据热萨来提介绍,每年于先贤在哈密重新安葬日,即公历7月4日在拱北举行纪念活动。每年夏天来拱北游览的游客很多,每张票6元,游客主要是汉族。回、维、哈族穆斯林来拱北做都哇的话,不买票可以进。夏天,陕、甘、宁、青、新等省区的很多穆斯林来探望拱北,每个主麻日和三大节日当地很多穆斯林来拱北做都哇。
  当我们将要离开拱北时,来了两对来自乌鲁木齐的回族中年夫妇来拱北做都哇。这时,已是12时30分,寒风凛冽。据铁穆尔说,当天(2004年12月29日)最低气温是零下36度。
  我们从盖斯拱北门乘上出租车赶路时,看到出租车司机是一位50多岁的维吾尔族男子,随口问道:“你去过这个拱北吗?”他带着生气的口气说道:“我是穆斯林,怎么不去?”这就是盖斯拱北在穆斯林心目中的地位的一个脚注。
主要参考引用资料:
    1、《哈密县志·第十九编·文化艺术·盖斯麻扎》  哈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89年12 月第1版。
    2、聂一鸣《盖斯墓迁葬经过》载《哈密市文史资料  第一辑>》,1987年10月第一版。
(原载2005年《民族报晚刊》)
发表于 2017-4-29 21: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古而阿邦节后去了盖斯拱白。
发表于 2017-4-29 22: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有努斯 于 2017-4-29 22:12 编辑

学习先贤尊穆圣言行~学问远在中国当求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17: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