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61231|回复: 5

什么是至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4 13: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是至诚?

或曰:以妈纳之规矩,何以但凭拜念便进天堂?

曰:“譬之父子,彼此悬隔,朝思暮想,两情则一。倘遇便人,必传书信,再拜而授之。忧思结于诚,悃露于外,非勉强而然也。尽心间之悬念,原凭舌上之声音。舌乃心之苗,身乃心之用。有其心,斯有其言,有其言,斯有其行,三者缺一,便非至诚。

天经谕云:“你们记想我,我就记想你们;你们记想主,你们方得脱离。若你们在喜主的道路上诚实进步,受喜的主凭着头一步,就向前迎你。”

昔一筛赫,无舟自渡海,渔翁见而异之,欲求携过海岸。筛赫曰:“尔欲从我过海,须依二事:一勿睁目,二逢急难呼我搭救。”渔翁允之。行至中洋,忽睁两眸,遂落海中,急呼真主搭救,全尔无应,因思筛赫之言,疾呼“筛赫救我”,方才得拯。因问筛赫曰:我呼真主搭救,如何不应?及呼筛赫,方才救我?”筛赫曰:“因尔平日不能记想真主,故尔不应

由是言之,无素认,自不能急难呼主
若从险救人,非系至亲骨肉,必不能痛痒相关。倘陌路行人,惟有谈笑嗟呼而已。故少壮不能事主,及其筋枯力迈,则少壮之恩典已撇;安宁不能事主,及其灾祸临头,则安宁之恩典已撇;无恙不能事主,及其病患加身,则无恙之恩典已撇;命存不能事主,及其大限猝临,则命存之恩典已撇。虽欲追悔,悲惨无益。所以仆之念主,犹子之念亲。盖子于亲,无富贵,无贫贱,无疾患,无危难,无死生,无时刻,无尽限,是谓至诚。

——《清真指南》

释义:

有人问:伊玛尼的规矩,为什么只凭拜念,便可以进天堂?
答:就象父子,彼此远隔,朝思暮想,双方的情是一致的。如果碰上顺路的人,必定让他捎带书信,再三拜托后把信交给他。忧思留在心中,真诚流露在外,不是勉强所能做到的。整个心中的挂念,原来要靠舌上声音来表达。舌是心的苗,身是心的用。有了那份心思,就有那份语言,有了那份语言,就会那份行动,三者缺少一项,就不算至诚。

天经告谕:“你们记想我,我就记想你们;你们记想真主,你们方得脱离。若你们在喜主的道路上诚实进步,受喜的主凭着头一步,就向前来迎你。”

从前,有一位筛海,无船也能自己渡海,渔翁看见了感到惊奇,就求筛海把自己带过海去。筛海说:“你想随我过海,必须答应两件事:一,不许睁眼;二,遇到紧急危难的情况喊我来搭救。”渔翁同意了。行到海中间,渔翁忽然睁开双眼,于是就落入海中,他急呼真主搭救,没有一点回应。于是想到筛海的话,急呼:“筛赫救我”,这才得到搭救。之后他问筛海说:“我呼真主搭救,为什么没有回应?等到呼喊筛海,这才救了我?”筛海答:“因为你平时不能记想真主,所以真主不应。”

由此来说,没有平时的记主,自然不能在急难时呼求真主。就象从危险中救人,如果不是至亲骨肉,必定与自己无关痛痒。就如陌路上的行人,只有谈笑唉叹而已。所以,年青时不能事奉真主,等到年老体衰时,则年青时的恩典就没有了;安宁时不能事奉真主,等到灾祸临头时,安宁时的恩典就没有了;无病时不能事奉真主,等到病患加身时,无病时的恩典就没有了;命存时不能事奉真主,等到死亡突然来临时,命存时的恩典就没有了。虽然想追悔,再悲痛也没用。所以,信道之仆记想真主,犹如孩子想念父母。因为孩子对于父母,不论富贵,不论贫贱,不论疾患,不论危难,不论死生,不论时间,不论尽限,这就是所说的至诚。


------摘自《清真指南》
发表于 2017-11-24 15: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里,口舌,身体,缺一不可
发表于 2017-11-24 17: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记想,怎么体现感恩。不礼拜,怎么表现归顺。意念言行,一样都不能少。
发表于 2017-11-24 19: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说穆罕印迪尼大贤吗?
发表于 2017-11-24 20: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主不忘一呼一吸      
发表于 2017-11-24 20: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意念言行,是至诚的具体体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16: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