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7556|回复: 8

伊斯兰孝道观与中国传统孝道观的互通性(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0 21: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60截图20180220215151568.jpg

     孝,作为人类诞生以来父母与子女之间相生相养的一种自然情感,在中国传统社会被推崇为“德之本”、“仁之本”,是“众善之首”、“人伦之始”,成为支配中国古代社会两千余年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伊斯兰教中,孝是主命善行,人道之首,与天道一起成为伊斯兰教不可缺少的两大基础之一。从文化类别来看,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两种不同质的文化,但两种不同质的文化在关于孝道的规范方面,却出现了惊人的相通,体现了不同文化关于人类基本问题思考的一致性和共通性。
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既然如此重视孝道,那么,其伦理内涵究竟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互通呢?

一、养亲
     就是奉养父母,保证父母物质需要的供奉,这是传统孝道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传统孝道最基本的含义。所以《尔雅·释训》将孝的本义解释为“善事父母”。在早期,统治者要求人们为了供养父母,应尽办农事与商务等活动,《尚书·酒浩》记载说:“武王曰:妹土(民)嗣而股肱,纯基艺黍稷,奔走事厥长上。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孔子要求人们“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谨慎地爱护自己的身体,精心安排,统筹考虑,节省一些不必要的支出,来更好地供养父母,“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孝经·庶人》)。
     对父母的供养,子女应该真诚体贴,细致周到,《礼记》就说:“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凉,昏定而晨省”,冬天保之以温,夏天备之以席,早晚问侯看视,悉心赡养,使父母安度晚年。《二十四孝》中的黄香为父“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就被人们树为楷模。
     既然养亲是孝的最基本的含义,故养亲为孝,不养亲即为不孝。《孟子·离娄上》就指出了三种不养亲的不孝行为:“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这三者都是不能保证赡养父母的物质之需,因为赡养父母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当一个人十分懒惰,游手好闲,沉湎酒色,只顾自己口腹之欲时;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妻儿,只顾个人的小家庭时,就会由于或力不从心,或心有所私而不能很好地保证父母所需。因此,孝顺父母必须要先养亲。
     伊斯兰教也认为,赡养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义务。对于父母所需的生活费用一定要保证,绝对不能克扣,在保证父母生活必需的前提下,还要略有宽裕。对于父母的奉养,要细致周到,要保证父母衣食无忧,住有定所,要“就像我年幼时他俩养育我那样。”(《古兰经》17:24),绝不能马虎了事,不能把父母视为累赘和绊脚石,更不能虐待父母,否则,他不但今世得不到自己儿女的孝顺,到后世还将遭受真主的惩罚。穆圣(愿主福安之)说:“谁虐待自己的父母或其中一位,谁将来要进火狱。”(穆斯林传述)

二、敬亲
     对于赡养父母来说,仅有“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便是野兽,有时也会有养亲的举止,因而人在赡养父母的过程中还应当体现出“敬”。《论语·为政》说:“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保证父母吃饱穿暖,无饥寒之虑,固然重要,而敬爱父母则更为重要。因为,养亲与敬亲,是相辅相承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敬亲是子女对父母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是一种保持内在亲情的基础,体现着人的文明和教养程度。
     对父母只有又“养”又“敬”,才能充分体现人类的自身价值。真正的“孝”决不是仅仅局限于使父母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在养亲的过程中,能始终如一地谨慎、温恭、无肆无慢,始终如一地和颜悦色,任劳任怨。因此,《孟子·万章上》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孝经》也说:“礼者,敬而己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则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敬亲成了孝的本质所在。《大戴礼记·曾子大孝》更是把尊亲敬亲作为“孝”的最高道德层次,它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只能算是下孝。援敬入孝,拓宽了孝道的内涵,使一般的亲缘关系规定上升为规范化的道德情操。
     伊斯兰教认为,对父母的孝,仅仅供给他们足够的生活资料,让他们晚年衣食无忧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为此,伊斯兰教从人们的言行举止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首先,在行为上,子女对待父母要恭顺谦卑,不能傲慢无礼。《古兰经》说:“你的主曾下令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应当孝敬父母。”(17:23)“你应当必恭必敬地服侍他俩,你应当说:‘我的主啊!求你怜悯他俩,就像我年幼时他俩养育我那样。’”(17:24)

     据伊斯兰教经典记载,艾卜·胡莱赖就是这方面的楷模,他对父母十分孝敬,尽一切可能满足父母的要求,他时常对母亲说:“母亲啊!愿真主的慈悯、恩惠与您同在,正像我幼年时你养育我一样。”他母亲也十分慈祥地对他说:“我也愿真主慈悯你,正像我年迈时你孝敬我一样。”母慈子孝,其乐融融,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详和幸福的家庭美景。其次,在言语和态度上要和颜悦色,谦言细语,柔顺温和,尊崇敬爱,不能对父母无理喝斥,粗暴严厉。《古兰经》说:“你的主曾下令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应当孝敬父母。
      如果他们中的一人或者两人在你的堂上达到老迈,那末,你不要对他俩说:‘呸’,不要喝斥他俩,你应当对他俩说有礼貌的话。”(17:23)能让父母欢欣,必会蒙受真主的喜悦。穆圣(愿主福安之)曾说:“取父母的欢欣,必蒙主喜;惹父母的恼恨,必触主怒。”(阿卜杜拉·本·欧麦尔传述)。穆圣(愿主福安之)曾根据真主的谕示,谆谆教诲人们:“谁的父母或他俩中的一位与其同堂而且是满意的,则天园之门为谁开放;谁的父母或他俩中的一位虽与其同堂但却是恼恨的,则火狱之门为谁开放。”(艾奈斯传述)子女要将内心情感的“敬”和外形态度的“尊”,相互构成对双亲由衷的尊敬,才是真正的孝道。只有这样,才能把真主对人类的慈惠充分体现出来,子女才能获得真主的赐福,穆圣(愿主福安之)说:“身为儿女者,只要以怜悯和敬爱的眼光看望他的父亲和母亲,必获得一次正朝和副朝的回报。”(拉菲尔传述)


     转自: 芝兰雅舍
发表于 2018-2-20 22: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穆圣(愿主福安之)曾说:“取父母的欢欣,必蒙主喜;惹父母的恼恨,必触主怒。”(阿卜杜拉·本·欧麦尔传述)。
发表于 2018-2-20 22: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的恩情今生后世都还不完,尤其是母亲
发表于 2018-2-20 22: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自于心的孝,才是真孝顺。
发表于 2018-2-20 22: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因道德所累,情为之重也。
发表于 2018-2-21 13: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孝道方面大方向看基本都是一致的。
发表于 2018-2-21 2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明的共同点那么多,人们却只去看不同点。
发表于 2018-2-21 21: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不孝不可交.   
发表于 2018-2-22 10: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忠孝也能两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23: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