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8872|回复: 2

中华回族武术的保护与传承(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3 07: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族武术纵览

   回族穆斯林武术的主要项目,有散打、长兵、短兵、拳术,包括对练、器械、拳术等几十种。所练项目既有中华武术的共同特色,也有与回族信仰习惯紧密相连的民族特色。
   器械,除习练刀、枪、剑、戟、棍、鞭、锤、钩、铲、斧等一般器械外,穆斯林练的杆子鞭、哨子棍、蛾眉刺、索来拐、龙爪钩、五虎群羊棍、阿里剑、查刀、查枪等,在汉族武术中均少见,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阿里剑,双尖双刃,尖处宽于把柄处,剑身两面俱刻有阿拉伯文字。据传此剑原名“祖勒飞卡尔”,是第四大哈里发阿里配用之兵器。
   拳术,穆斯林喜练查拳、弹腿、腿拳、华拳、洪拳、炮拳、黄鹰架拳、六角式、廿四式、老架拳、八极拳、心意六合拳等。其中十路查拳、三路腿拳、十趟弹腿、心意六合拳,均为回族独有的拳种,有所谓“回回拳”、“教门拳”之称,也有“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的俗谚。

弹腿

   弹腿俗称“教门弹腿”,产生于明代,盛行于清代中后期,有“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的谚语。系以腿法、腿技、腿功为突出特点的回族武术门派,有六路、十路、十二路查拳弹腿之分,因其发腿迅疾、弹如弹丸射出,故有是名。近代有吴志青著成《教门弹腿图书》,对弹腿加以总结。

八极拳

   全称“开门八极拳”,创始人为河北沧州孟村回族“神枪”武术家吴钟,雍正朝被誉为“八方八门拳术之初祖”,与当时武坛名流李章、康大力并称“武林三杰”,已有200多年历史。八极拳不同流派,涌现出许多著名大师,名动武林。八极拳讲究动作简洁,劲力充实,发劲暴烈,以短制长,多用肘、肩、背的贴身进击取胜。八极拳流行于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拥有八极门人数万之众。1982年起,日、美等国家八极拳学习考察团14次访问孟村,可见影响之广泛。
微信图片_20171218065618.jpg

心意六合拳

   清代河南鲁山回族“心意大侠”买壮图是精练、简化心意六合拳的杰出代表,开派授徒,遂在回族中盛行。是一种内、外、软、硬功兼备,实战效用极强的武术流派。因以力发于脚,撑于腿,冲于胯,拧于腰,送于肩,开于手,六劲相合而得名。主要流传于河南、河北、陕西、上海等地,清末回族“幽燕大侠”大刀王五(名正谊)是其中佼佼者。
通臂劈挂拳
   通臂拳取意为“理(掌理)象(拳象)会通,体(演练)用(技击)俱备”,起源于河北沧州,为当地回族中流行拳种。民国初,沧州武术名家马凤图据八极、劈挂等加以总结与改进而成通臂劈挂拳,主要流行于西北地区。其特点为“大开大合,猛起猛落,辘轳反扯,如珠走盘”。演练时,甩膀抖腕,吞吐伸缩,拧腰切胯,冷弹柔进,气势雄伟。马凤图一门习武,英才济济,其子“马氏四达”,对推广、普及以及研究传统武术功劳素著。西北又称马氏通臂劈挂拳为“马家拳”。

回回十八肘

   明末广为流传的回族武术种类,是短打拳术中的绝妙招法,被后人称为“艺中之萃”。清代以来的主要传人有白锁成、李子光、杨万禄、成奎。其技击特点是以肘和接近肘尖的臂作为进攻和防守的手段,有18个单练套路,其手法、腿法、身法等均围绕肘击情势而变化。流传至今的肘法主要有压天肘、顶天肘、撤地肘、横肘、坐盘托天肘、连环肘、仆地肘、横天肘等;套路有横天肘十八式、前定心肘十八式、左胯肘二十四式、撩阴肘二十八式、回身肘十六式等18种。
汤瓶七势拳
   穆斯林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容器是汤瓶,每家都必须有一把汤瓶,谚云:“没吃没喝都行,没把汤瓶不行”。汤瓶是回族穆斯林传统的洗浴用具,不论饭前便后洗手洗脸,还是沐浴大小净都要用到。为什么洗手洗脸不用脸盆而用汤瓶呢?回族讲究边洗边让脏水流掉,不习惯像使用脸盆那样,把洗过的水捧起来再用。汤瓶有把有嘴,不洁之物不易进入,即不重复用水,又卫生,方便。关于汤瓶的来历,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许多穆斯林的饭馆门牌上,画的就是汤瓶,汤瓶成为清真的标志。

   汤瓶七势拳又名汤瓶拳、七势拳、骑势拳,流行于河南、陕西等地的回族之中,被称为“中原第二狠拳”。据传为元代回族军队在随忽必烈南征北战的战争中创造出来,也有说法是源自明朝抗击倭寇的回族将士。它以穆斯林洗“阿布代斯”的汤瓶壶为标记。汤瓶七势拳练习前先口诵“泰斯米”,意为“奉普慈特慈的真主尊名”。该拳起势和收势皆为汤瓶式,开始和结尾均冠以“接都阿”(Du‘a’,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祈祷”)。汤瓶七势拳是既能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又可应用于实战,防身自卫。拳术套路多走直线,器械多打四门,攻防性强,劲道刚柔,招法虚实变化大,身法张合吞吐,步法进退趋避,架势偏低,以根子腿为主,练下盘功夫。汤瓶七势拳是回族独有的拳术,历来密不外传,外人很少见到。
回族武术代表性拳种

   回族武术流派繁多,种类丰富,武术英才辈出,限于篇幅,下面分别重点介绍查拳、杨氏教门拳和化龙拳。

一、查拳

   查拳是中华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也是回族拳术之一。据查拳拳谱载,唐代一支东征军队路经冠县,青年将领滑宗岐负伤滞留该地,在当地群众的精心照料下恢复了健康。留住期间,他把自己的武艺架子拳传授给当地村民,以后又把旅居长安的师兄查元义请来一同施教。查元义又称查密尔,擅长身法势。查元义、滑宗岐故去后,当地穆斯林把查元义所传的身法势叫“查拳”,滑宗岐所传的架子拳叫“滑拳”。用来纪念他的创始人查密尔。从此以后,查拳便从山东冠县沿传下来,发展到各地回胞之中,冠县亦被人称作查拳的故乡。由于查、滑二人为师兄弟,不分师门,故后世传系中把查、滑称为一门,擅查拳者也多会滑拳,并有“查滑是一家”之说。

   查拳发展历史中,名人辈出。早期清康雍年间,以“飞腿”沙亮最为出名,后步入仕途,与其齐名的“金枪手”郭登云同被称为“山东双杰”,还有“赛马超”张乾,技艺超群。清末年间“山东双侠”马永贞及妹马素贞,其查拳技艺已入化境,行侠仗义,威振上海滩。民国初年有“铁指”张其维手指功夫如钢似铁,力穿牛腹。“大枪”杨鸿修,技艺精湛,曾打败过武林高手。以后有“千斤王”王子平,南京国考最优者张英振,“山东一杆枪”马永奎,博采众家的马金标,对查拳进一步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常振芳,曾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武术表演的著名教授张文广等。

   清乾隆年间,查拳已在冠县、任城逐渐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技术流派。从拳谱资料和传播的技术内容分析,冠县两派查拳的师承分途约在清雍正年间,而任城一派技艺的形成或许更早。至光绪年间,三派查拳才开始闻名、流传,形成了冠县的张式、杨式查拳,任城的李式查拳。张式查拳快速敏捷,拳法严谨;杨式查拳舒展大方,势正招圆;李式查拳刚劲有力,招势连贯。
   查拳的内容以器械与对练为主,查拳最初器械只有刀、枪、棍套路,并各有十路。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全貌,以后在不断与其它门派交流中逐渐补充进剑术套路。而钩、镋、撅、带乃是查拳门中拿手器械,称之为“四绝”。

   查拳的徒手和器械对练包罗万象,比较流行的有四路查拳对练、板搭铐子对练、单刀进枪、扑刀进枪、大刀擒枪、双剑进枪、双勾进枪、大铲进枪、对扎中平大抢、对劈刀、对刺剑、镋进枪、双刀进枪、扑刀进大刀、棍进枪、空手夺刀……
   查拳是很讲究习武者道德品行的,要求“学拳先明理,习艺先尚德”。“明理尚德”是查拳的先决要求,也是中华武术传习的基本要求。武术之所以成为一种长盛不衰的文化继承下来,其“明理尚德”的武德精神便是武术存在的内在支柱。(待续)
发表于 2018-3-13 22: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赛瓦布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8-3-13 22: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导师化龙拳演讲里有一期是提到回族拳术的,没有想到列举出来的就有那么多种。那如果深入到民间收集,一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22: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