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8702|回复: 0

伊斯兰文明与儒家文明的会通 ——《天方性理》英文版序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8 11: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伊斯兰文明与儒家文明的会通——《天方性理》英文版序言①

纳赛尔②著
王千怡 译 伍辛夷③ 审校

转自:《中国穆斯林》 , 2018 (3)

《天方性理》是清代伊斯兰学者刘智④的哲学著作,版本较多,影 响深远。2009年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出版的《刘智的天方学——伊斯兰思 想的儒家表达》是对《天方性理》的译释,是目前西方学界较为新颖的 学术成果;纳赛尔教授为之作序。序言叙述了本书翻译的缘由经过以及 伊儒对话的发端,高度评价了《天方性理》的学术价值及其影响。

据说,中国的一只蝴蝶翼动双翅就可能导致大西洋 上的一阵飓风。的确,我们有时很难推断出产生一些出乎 预料结果的原因。这本书面世的历史便是如此。1993年, 我的老朋友也是同事杜维明⑤先生和我在火奴鲁鲁(檀香 山)的夏威夷大学东西方研究中心一起参加了一场研讨 会。第一天晚上,他递给了我一份打印的文章,告诉我萨 缪尔·亨廷顿⑥撰写的文章——《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 的重建》即将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刊登。他还说这篇文 章将是一个行动计划,而且我可能会像他一样为之烦恼。 当晚我读罢此文,正如杜维明先生所料,令我烦恼不安。 第二天我们决定行动起来,至少能做一些促进中华文明和 伊斯兰文明更好地互相理解之事,而这两种文明之间的互 动在亨廷顿看来本身就是对西方的一种威胁。
几天后,我到马来西亚讲学,面对众多观众,其中 还包括这个国家的一些政治领袖,我提到了文明冲突论以及我对它所持的反对态度,当时这在伊斯兰世界显然是 首次。考虑到在这个以伊斯兰为主导的国家有为数众多的 中国人,时任副总理的安瓦尔·伊布拉欣对在吉隆坡召开 一次伊斯兰教和儒家思想的对话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 任命马来西亚学者奥斯曼·伯克尔为其筹备。作为我以前 的一个学生,伯克尔征求了我的意见。我建议他邀请村田 幸子⑦和威廉·柴提克⑧参加。研讨会最终在1995年3月举 行。遗憾的是我未能出席,但我知道此次会议开创了一批 穆斯林学者和马来西亚、中国、日本与西方国家非穆斯林 学者之间共同探讨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先河。
在夏威夷的研讨会之后,杜维明先生和我决定在哈 佛大学举办一次会议。1994年4月,我们见面讨论了各种 推进儒家思想和伊斯兰文明对话的方式。我
们每人邀请 了四、五位学者参加会议,我的名单中就有村田幸子和威 廉·柴提克。受到会议的启发后,村田幸子和杜维明商量,可否在她即将来哈佛世界宗教研究中心做研究员期间 跟他研读新儒家著作范本。1994年秋,他们又见面数次, 之后又同柴提克一起参加了于次年3月在吉隆坡举办的伊 斯兰与儒家思想对话会。会议期间,他们通过新加坡学者 李焯然⑨(Lee CheukYin)递交的一篇关于王岱舆⑩的论文 接触了回儒思想。这是他们首次知道这种资料的存在。其 后村田幸子在哈佛期间,查找了大量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有关中文伊斯兰文本的藏书,并随时和杜维明分享她的发 现。正是这一连串的事件让他们发现了一个对西方学界而 言全新的知识领域。
弗兰索斯·奥宾 和其他一些学者曾指出新儒学语言 在伊斯兰著作诠释中的重要性,并注意到被称作“汉克塔 布”(汉语阿拉伯语组合词汇,意即汉文经典)的一股知 识潮流已在中国兴起。然而,包括由波斯语翻译为古汉语 的译作在内的一些著作的内容,仍有待杜维明、村田幸子 和柴提克这一新团队去研究并以英语做哲学、形而上学方 面的分析。1997年至1998年,村田幸子接受了美国人文学 科捐赠基金会(NEH)的学术基金,专门研究王岱舆的 著作,与此同时她也成为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的一名研究人 员。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她借以柴提克提供的伊斯兰思想 背景知识以及在英语中对应的专业术语等大量资源,开始 在杜维明的指导下仔细阅读王岱舆和刘智的作品。他们开 始在柴提克位于纽约长岛的家里举办了一系列年度会议, 我也参加了。遗憾的是,我的汉语知识有限,只能在这段 时间内帮助他们建立知识架构,并进一步地阐释相关伊斯 兰原著的精神。
这一合作的第一个杰出成果就是《苏菲之光的汉文 折射》的问世。这部著作包含了两个部分:一是两部汉语 文本的英译及注释;二是柴提克从波斯语翻译的阿卜杜· 拉哈曼·贾米的《勒瓦伊合》(所研究的汉语译本之一) 的一个新的英译本以及对此深度的比较分析。这一著作已 成为伊斯兰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中比较哲学、神秘主 义、宗教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通过这些努力,杜维明、村田幸子和柴提克的团 队逐渐明白他们所见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尚有许多重要 的“汉克塔布”文本有待深入研究。于是,他们把注意力 转向了有更深远影响的17世纪这一学派的回儒大师刘智的 著作《天方性理》,此书首刊于1704年 。眼前这本著作 正是他们多年来努力研究、翻译《天方性理》的成果;它 不仅详细阐释了伊斯兰思想,而且也提供了《天方性理》所参考的伊斯兰文献。此书最具特色之处在于其以大量图 解的方式注解形而上、宇宙论的概念。或许,作者如此大 量地使用图解是为了迎合中国文化中的“视觉型天才”。 尽管如此,这些图解仍然令我们想起如精诚兄弟社、伊 本·阿拉比、萨义德·海达尔·阿穆利等伊斯兰学者在哲 学、形而上学著作中的图解。
把这部著作放在伊斯兰思想和其他文明传统知识相 作用的架构中品味是很有意味的。伊斯兰思想实际上早在 现代之前就已经和西方、印度、中国文明接触过。中世纪 的伊斯兰思想和西方的相互作用早已被广泛研究,而且我 们也已知当时的思想运动是只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的。那时 候阿拉伯文本被翻译成希伯来文和拉丁文,并推动了拉丁 经院主义的兴起。而相比较而言,穆斯林却对拉丁文本的 兴趣淡然,所以受其影响也就微乎其微了。
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思想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众 所周知,尽管对其研究不曾达到对伊斯兰哲学、教义学和 基督教经院哲学关系研究的程度。由于印度穆斯林一直使 用波斯语、阿拉伯语而非梵语,所以印度神话、瑜伽学说 和宗教哲学被翻译成阿拉伯语、波斯语的情况普遍存在, 虽然也有伊斯兰思想(方面的著作)被翻译成梵语以及某 些印度教徒使用的印度方言。此外,波斯语在印度广泛传 播,甚至被一些印度教专家所通晓。有些印度语言,如信 德语、旁遮普语、古吉拉特语、孟加拉语也成为伊斯兰的 语言。另外,一种主要的伊斯兰语言——乌尔都语,也在 印度产生并传播开来。有趣的是,与中国恰恰相反,印度 的穆斯林学者并没有使用梵语将他们的学说传授给穆斯 林,甚至不用梵语向印度人解释伊斯兰思想,而梵语在印 度却扮演着类似于汉语在中国的角色。
中国的情况就截然不同。经历了数世纪只在自己的 群体中使用阿拉伯语、波斯语之后,中国穆斯林学者决定 从17世纪起将这一鲜为人知的伊斯兰思想与其他文明之间 的互动用古汉语和新儒家哲学、伦理学术语来阐述。这一 工作并非是为了中国的非穆斯林,而更重要的是为了穆斯 林社群本身。因此,中国面临的情况是与西方、印度不同 的,且有其独特性。
无需赘言,尽管伊斯兰世界的其他地区和中国的非 穆斯林几乎不知道“汉克塔布”的存在,但这本书无论是 从比较哲学、比较宗教学的普遍观点,还是从伊斯兰思想 传统甚至中国思想发展史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然而, 除却任何历史兴趣之外,这种类型的著作的重大价值亦在于其固有的形而上学和哲学价值,以及其在解释“汉克塔 布”大师们知识体系方面的贡献。这些大师为寻求不同哲 学之间的共性,穿越了宗教和文明的前沿,并创造出这两 种不同知识体系的和谐。有朝一日,如果我们能详细地比 较他们和那些与伊斯兰思想有互动的印度与西方学者和思 想家的成果,那其意义将更为深远。
合作撰写、编辑这本书以及《苏菲之光的汉文折 射》的三位学者均奉献了其独一无二的专业知识。杜维明 是中国传统思想尤其是新儒家在美国的领袖级权威学者。 威廉·柴提克精通古典阿拉伯语、波斯语苏菲文本,而这 些正是许多汉语文本之基础,这在美国也是空前的。至于 村田幸子,她两者兼备。身为一个日本学者,她不仅汉语 知识丰富,而且由于多年留学伊朗,熟知各种伊斯兰思想流派。她广为人知的《伊斯兰之道》是她作为远东和伊斯 兰世界桥梁的明证。她当之无愧是此
我和村田幸子、柴提克早在他们在德黑兰大学学习 时便已交往,当时我执教于该校。直到1970年初我结识了 杜维明,当时我们在马德拉斯的一场东西方哲学的研讨会 上第一次见面。命运之手出奇地将三位背景不同的杰出学 者集合在一起。他们发扬了一种紧密的知识、人文协作精 神,令这一有重大意义的著作以及《苏菲之光在中国的折 射》得以完成。希望他们的合作会持续下去,并继续探索 这一完整的哲学、神秘主义和宗教思想的领域。伊斯兰和 中国传统曾在此相会并创造出了许多著作,如今其重要意 义正在被中国之外的世界所认识。书的主要作者。
注释:
①THE SAGE LEARNING OF LIU ZHI—Islamic Thought in Confucian Terms. Harvard University of Asia Center,2009.
②赛义德·侯赛因·纳赛尔(Seyyed Hossein Nasr,1933— ),出生于伊朗德黑兰, 哈佛大学哲学博士,1958 年留美博士毕业后返回伊朗,执教于德黑兰大学等。 1964 年至 1965 年,纳赛尔应邀赴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担任阿加汗(Aga Khan)伊斯兰研究院首任院长。还曾担任德黑兰大学副校长、伊朗雅利安·迈 赫尔大学校长等。1979 年至 1984 年任美国天普大学伊斯兰研究教授。1984 年至今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先后出版了《伊斯兰哲学百科全书》 《伊斯兰精神生活百科全书》《知识与神圣》《穆斯林三先哲》《苏菲文集》 等。迄今为止已用波斯语、英语、法语和阿拉伯语出版了 20 多部著作、发 表了 500 多篇论文,其著作被翻译为数十种文字。
③ 伍辛夷,教育学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珞德学院助理教授。
④ 刘智,字介廉,清上元(今南京市)人。存世的著作有《天方性理》《天方典礼》 《天方至圣实录》《五功释义》《五更月》《真镜昭微》《天方三字经》等。
⑤ 杜维明(Tu Weiming,1940- ),出生于中国云南昆明市,当代新儒家学 派代表人物。1961 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 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先后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1981 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并先后担任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 东亚语言和文明系系主任等。1988 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自 1996 年始出任哈佛燕京学社 (Harvard Yen-ching Institute) 社长。出版英文 著作 11 部,中文著作 16 部,发表论文数百篇,主要著作有《中与庸:论 儒学的宗教性》《转化中的中国》《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等。
⑥ 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 ,1927—2008),哈佛大学 博士,哈佛大学教授,当代颇有争议的美国政治学家,著有《文明的冲突 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996)《我们是谁:对美国国家认同的挑战》(Who Are We: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 (2004) 等。https:// zh.wikipedia.org/wiki/%E5%A1%9E%E7%B9%86%E7%88%BE%C2%B7P%C2% B7%E4%BA%A8%E5%BB%B7%E9%A0%93
⑦ 村田幸子(Sachiko Murata 1943-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宗教学教 授,伊朗德黑兰大学文学博士。主要著作有:《伊斯兰教之道》(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92)《苏菲之光的汉文折射》《刘智的天方学:儒 家语境下的伊斯兰思想》(哈佛大学出版社,2009)《首部伊斯兰教著作: 王岱舆 < 正教真诠 > 译释》(美国纽约大学出版社,2017)等。
⑧ 威廉·柴提克(William C. Chittick 1943-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 伊朗德黑兰大学哲学博士。1979 年返回美国后发表了 150 余篇关于伊斯兰 思想和文学、苏菲主义、什叶派等方面的论文,翻译出版了 30 多部著作, 主要有:《伊本·阿拉比的宇宙论原理》(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98)、《苏 菲主义一瞥》(寰宇一家,2000)、《伊斯兰哲学的主体》(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1)、《我和鲁米:沙姆西大不里士的自传》(生命之源,2004)、《宇 宙的科学,灵魂的科学》(寰宇一家,2007)、《寻找失心者:探索伊斯 兰思想》(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2012)等。
⑨ 李焯然 (Lee CheukYin) 香港大学哲学硕士,澳洲国立大学哲学博士。目前 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曾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院助理院长、 汉学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系主任等职,现为文学暨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 副修课程主任。研究领域是中国思想、文化、明代史、东亚儒学、华人宗 教与民俗。著有《明史散论》《明成祖史论》《儒学传统与思想变迁》 《道教简述》《丘·评传》等,并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汉学论丛》、 新加坡宗乡总会《华族文化丛书》、欧洲 Ming Qing Studies 等丛书及学 报编辑。兼任南京大学客座教授、湖北大学兼任教授,澳洲国立大学海 外学术评鉴委员,及新加坡总统宗教和谐理事会理事、新加坡教育部华 文课程与教学检讨委员会委员等职。http://www.cciv.cityu.edu.hk/content. php?p=info&id=lee_cheukyin
⑩ 王岱舆(约1584-1670),明末清初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和经师。名涯,以字行。 别号“真回老人”,金陵 ( 今江苏省南京市 ) 人。
弗兰索斯·奥宾(Francoise Aubin 1932-2017),历史学家、汉学家、蒙古 学家,精通汉语、日语、俄语、蒙古语,研究包括中国西北穆斯林、中亚、 东亚伊斯兰思想,曾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C)主任。
目前见到的《天方性理》的最早刻本为清康熙五十一年 ( 1712 年 ) 三成堂 刻本,白寿彝认为定稿时间在康熙四十三年 ( 1704 年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07: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