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长伊斯兰的权威• 伊玛目安萨里在《米乃哈知•阿比迪乃》经中提到:
赞颂和感谢又是修道之人必须经过达到目的的七个山坎,以便得到所寻求的。
1.在功修之道上修行的奴仆,应该有天启的思想,真主特选之人的援助而动荡,它是执掌教权的至圣所指点的: “的确,真光若进入奴仆心中,他就心胸开敞了。”一人问: “主的使者啊!凭哪些显迹人们认识它呢?”他说:“远离欺骗的家宅,归于永恒的家宅,在死亡来临之前为它做好准备。”如果奴仆用心想万事的第一件时,他就获得了那一样恩典。
他说:“他感谢主,侍奉主而追求我,如果我昏聩时恐怕真主取去他的恩典,使我尝试他的惩罚。”他确差遣了带着各种感应的使者,他告诉我:“我有一个全知全能的真主,对服从他者,加以回赐,对违抗他者加以惩罚,他确已命令禁止。”于是他内心畏惧他(使者)拿来的,所以在得脱离之道中从这个辩论中除以造化之主的能为为证据外,再没有发现任何道,他便确信所叙述的他的主的实存。这就是在道的初程我面临的道学和认主之境的第一个山坎,需要借明证――向后世的学者们学习而砍断它。如果他获得了确信他的主的实有,认主之境就急忙唤他侍奉,但他不知如何侍奉,他就当必须学习教道表里的天命,当以天命全美了道学和认主之境时,他即动身功修。他观看,发现他是罪人,如同大多数人的情况一样,他说:“我怎能接受善功呢?我是被罪恶污染的城市呀!我应当向主悔过,以便使我从所有罪恶中脱离,从一切污垢中洁净,而能适应于侍奉。”
2.此处他便朝向讨白的山坎,当以各种义务和条件得到了立行真实地讨白时,他为修道观看,发现他周围有围绕他功修的许多障碍,他就参悟,发现是四样:今生、万物、恶魔、自性,这些障碍的山坎迎面而来。他就需要以四件事来砍断它:抛弃今生、远人而独居、与恶魔和自性作战。自性是最严厉的,不可能像恶魔那样一次性抛弃它,强制他,因为它是一头牲口和利器,在修功办道时,不能希图顺从它,因为它是与善相对立的秉性,像私意和顺从它的人一样。
悖逆的自性难以驾驭,
只有理智才能让它臣服。
与自性和恶魔斗争需有力量,
要捕捉豹子岂能用蚂蚁。
于是他需要以敬畏的笼头套住它,让它驯服,把它放牧在引领者的牧场中,扼制它造恶作罪。割断它后,他又发现冒出的许多障碍,干扰他力行善功。他观看,发现又是四样:本性贪婪衣禄和必须的;对万物害怕和希望的险境;愿意的,或厌恶的境遇;在事情中他不知道是善还是恶。
3.尤其立于他四周的艰难和祸患,他当直立,相反人们,与恶魔作战,毁坏超越自性。
4.各样判决,此处又有四个山坎立于他面前,他需要以四件事割断它:衣禄中托靠主;险境中交给主;祸患中忍耐;喜欢一切判决。如果超越了它,再看,懒散放任,对善功不喜爱不上紧的自性顽固地立于前面,它只倾向于昏聩、阻人、破坏,要不就倾向于浪费和过分的。那么他需要一位导师,把它催赶于善功;也需要一位戒恶者,制止它违抗。必须的两样就是指望和害怕,指望是在优美中,它是所许约的各种仁慈;害怕是在艰难里,它是所警告的各种惩罚和轻视。这些冒出的山坎迎面而来,就当以那些所提到的超越它。砍断之后,就再看不见任何阻碍和干扰了。但是,必然的渴望仍阻碍功修者,他观看,发觉在每一个山坎之后显现出了两大灾难,就是沽名和自傲,有时把善功夸耀给人,有时自以为贵,妄自尊大。此处有许多贬损立于前面,于是他需要以虔诚和铭记恩典砍断它,当他以强大之主的优美护佑和襄助砍断它后,就获得了功修,犹如它是必然的一样。但他观看,发现他淹没在真主的恩典——襄助、成功和护佑的大海之中。他就害怕对它疏忽于感谢,落入忘恩负义中,由那些高品——它是虔诚者的滋养的品级上跌落,于是此处赞颂感谢的山坎又立于面前,他就以多赞,多感谢砍断它俩。当砍断后,就达到了他的目的,他就在余生中在这优美的情况中享受,人在今生,心在后世,他一日一日地等待冰凉,视今生为嫌物。于是,他与最高天仙同在,全美了渴望。他发现化育众世界之主的使者,以近主前的无怒恼的喜悦向他报喜,从这朽坏的今生中以香美的身体、全美的本性使它归于真主御前,立于天堂花园中,他看见自己成了获有主恩的修道者,如同伟大的天仙。
道长赛尔迪说:
欢乐的婚宴转瞬或成丧事,
你志得意满转眼就会遭难悲泣。
——鲁白•开端章
|
|